王健林又卖楼了!48座万达广场500亿甩卖,首富沦落到这地步?

王健林又卖楼了!48座万达广场500亿甩卖,首富沦落到这地步?

看看万达商管2024年三季度的财报就知道老王有多缺钱了。账上现金只有151亿,可短期债务却高达400.84亿!其中仅2025年上半年就要还超过200亿的债券。这就像一个人月薪5000,却欠了信用卡2万块,还款压力可想而知。

债务压力只是冰山一角。永辉超市要万达还36亿,苏宁易购索要50.4亿,融创中国更是狮子大开口要95亿,加起来超过180亿的债务纠纷像一把把利剑悬在万达头上。这些昔日的合作伙伴如今都成了讨债人,可见万达的处境有多尴尬。

2025年开年以来,万达的麻烦就没断过。1月6日,王健林新增股权出质240万股;2月份,大连万达集团多项股权被冻结,金额高达8.1亿;3月份,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80亿股权被冻结;4月份,万达又以25亿价格卖掉了酒店管理业务。这一连串的动作都在说明一个问题:万达真的很缺钱!

有人说这是万达的轻资产转型战略,听起来很高大上。什么叫轻资产?简单说就是把房子卖了,但还继续当管家收管理费。就像把自己的房子卖给别人,然后继续住在里面交房租,还要负责打扫卫生。听起来挺聪明,实际上是被逼无奈。

这次接盘的买家阵容很有意思。太盟投资是"亚洲小黑石",专门做私募投资的,去年刚给万达注资600亿换了40%股权,转头就来打包资产准备搞REITs。腾讯看中的是线下场景,毕竟线上流量见顶了,需要线下载体。京东想要的是仓储物流网络,布局即时零售。阳光人寿最实在,就是冲着每年5%的保底收益来的,相当于买了个稳定的理财产品。

万达的轻资产转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。自2017年提出这个战略以来,万达试图从"房东"变成"服务商",但效果并不理想。数据显示,万达商管运营的万达广场中,自持物业占比已从2017年的82%降至35%。卖得越多,控制力越弱,议价能力也越差。

最要命的是,万达的轻资产模式还是高度依赖租金分成。疫情这几年商业地产受冲击很大,消费萎靡,空置率上升,万达的收入来源直接受阻。想转型轻资产,但又不得不靠卖重资产来维持现金流,这就陷入了一个悖论:越卖越穷,越穷越要卖。

从技术层面看,万达的数字化转型也落后了。万达广场APP的日活用户只有62万,而大悦城有210万;数字化会员消费占比只有19%,龙湖天街却有35%。在这个数字化时代,万达显然跟不上节奏了。

资本市场对万达也失去了信心。珠海万达商管曾经三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,2021年10月、2022年4月、2022年10月,但都没成功,创造了民营企业境外上市的"最慢纪录"。投资者不傻,谁愿意投资一个不断卖资产的公司?

这次500亿的交易能给万达带来什么?短期内确实能缓解债务压力,万达的现金储备预计增至650亿以上,可以应付一部分债务兑付。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,根本问题还是万达的商业模式出了问题。

万达面临的困境是结构性的。一方面需要通过卖资产获取现金流,另一方面又需要通过运营能力证明轻资产价值。这种矛盾的策略在实践中形成了恶性循环:资源流失削弱运营能力,债务与资本开支失衡,品牌溢价与资本定价背离。

王健林曾经是中国首富,万达也曾是商业地产的王者。但时代变了,消费降级、电商冲击、疫情影响,传统商业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。万达的困境不仅仅是自身的问题,更是整个行业转型阵痛的缩影。

从2017年到现在,王健林已经连续抛售了80多座万达广场,财富蒸发了将近2000亿。但老王还是有底线的:不烂尾、不欠薪、不坑投资人。你可以说他卖楼求生,但不能说他摆烂跑路。这一点还是值得尊敬的。

现在的万达就像一个负重前行的巨人,每走一步都很艰难。这次48座万达广场的出售,为万达赢得了12-18个月的喘息期。但要真正破局,万达需要两个条件:一是轻资产模式能否实现规模化复制,二是资本市场信心能否重建。

说实话,这两个条件都很难实现。消费市场的复苏需要时间,万达商管的IPO更是遥遥无期。如果消费复苏不及预期,万达可能被迫进一步出售核心资产,陷入"越卖越弱"的恶性循环。

王健林的命运起伏,正是中国商业地产黄金时代落幕的缩影。站在商业地产变革的十字路口,万达的转身不仅关乎自身命运,更折射出整个行业的转型阵痛。行业将加速进入资产整合、模式创新的新阶段。

不知道王健林在"断臂求生"的同时,是否会回忆起九年前那个夏天,他下了一步私有化的棋。现在的他,是否落子无悔?十年时间,从首富到负债累累,从扩张到收缩,万达的故事还在继续,但结局如何,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办一个新手机号要多少钱?资费解析与省钱攻略全在这!
汽车之家
365bet怎么样

汽车之家

📅 08-07 👁️ 9666
疯狂出租车怎么玩?疯狂出租车玩法全解
365系统维护

疯狂出租车怎么玩?疯狂出租车玩法全解

📅 09-15 👁️ 4520